番茄,不是出現在義大利麵,而是出現在台式炒麵哦!來自番茄本身的酸甜味,清爽的番茄搭配滑順的麵條,加上青蔥配色,看似樸素的番茄炒麵,大人小孩都忍不住囌嚕囌嚕一口接一口。常是配菜角色的番茄,在笠園農場展現一種吃出台式番茄的自信況味。

笠園,家人一起經營的農場

西方有句俗諺「番茄紅了,醫生的臉就綠了」,番茄是具有多種健康成分的蔬菜。座落在苗栗三義的笠園有機農場,不僅種出優質番茄,更透過自家的招牌料理「番茄炒麵」,不僅讓番茄紅了,更讓消費者直接感受農場到餐桌的最短距離。

笠園有機農場主人張恒賓、陳麗琪夫妻經營農場近20年,從最初的番茄、小黃瓜為主力和少量多樣的葉菜,後來也加入百香果、美濃瓜、網紋洋香瓜等瓜果,近幾年農場也種起無花果,並有不錯的成績。除了體驗式的休閒農場,笠園也提供蔬菜箱配送,為豐富農場的生產多樣化,張恒賓把原本一棟溫室改成蛋雞舍,結合新鮮蔬菜和雞蛋配送一次滿足。2021疫情期間,蔬菜箱配送也稍緩解農場的作物銷售,「但A客人不要這樣菜,B客人不要那樣菜,C客人要加訂蛋,兒子貼心幫消費者客製化,最後搞到出貨對帳好複雜,但這些都是經營農場的必要學習。」陳麗琪細說要滿足消費者的困擾。。

張恒賓、陳麗琪夫妻原本從事業務工作,三十多歲時,親戚投資農場,引起他們的興趣,張恒賓雖然是唸電工科,對農業卻充滿興趣,透過不斷參加研習營,提升管理有機農場的最新觀念,一頭栽入並轉換跑道從農。2002夏天,為響應鯉魚潭村長彭雙安發展苗52線沿線觀光事業政策,張恒賓返鄉成立笠園觀光休閒農場,在台鐵鯉魚潭拱橋下打造農業結合觀光的笠園休閒農場。

張恒賓主責農場生產栽作管理,太太陳麗琪以料理好手藝,幫笠園的好物充分發揚食物魅力。從小就跟著爸媽在農場打轉的張壬菩,唸小學時就是農場的最佳導覽員,目前大學畢業的他,也加入自家農場的工作行列,農場的網路行銷,張恒賓和陳麗琪都交給張壬菩來主責。

讓消費者認識作物最好的方法就是料理,陳麗琪努力研發各種吃出番茄好滋味的可能,笠園的特色番茄料理:番茄炒麵、番茄沙沙醬鮮魚、番茄冰沙、番茄果凍,都是出自麗琪的巧思。客家封鴨、薑黃烤肉、香辣鴨血等招牌菜,也是夫婦倆到處試吃各家餐廳,並結合客家料理元素,端出自己喜歡也想和朋友分享的地味料理。做出口碑的招牌菜,也成為農場特定時節可供訂購的品項。

假日用餐人多時,家人全員出動,平日負責農作的張恒賓也得入廚房幫忙切菜、備料、炒菜,小兒子農場導覽並擔任內外跑堂,大兒子負責外場點餐。每當用餐烹煮時刻,廚房抽油煙機轟隆作響,往往讓陳麗琪不自主說話變大聲,這大聲說話常會認外場的大兒子忍不住衝進廚房「講小聲一點,外面聽起來,你們像是在吵架。」出餐忙完後,陳麗琪總是要向小兒子強調說,我真的不是和你吵架,只是說話比較大聲。一家人一起工作,也不忘工作「忙起來」的相互提醒。

農場生活是日日重覆,有時會忙到忘了日期時間,二代一同工作也需考量年輕人的需求。陳麗琪說「農場現在是固定週二公休,一週讓自己有一天是歸零重新開始,不然兒子也是會抗議的。」公休日,心念農作的夫婦二人還是會來農場轉轉,兒子則徹底力行休息日不工作。

設施栽培,致力發揚番茄精神

番茄栽培水分澆灌和肥料管理是重點,笠園採用設施栽培配合滴管澆灌,避免水分過多造成裂果,設施內番茄沒有陽光直接照射,果皮較薄、口感較佳,不會像露天栽培的有層較厚的皮。番茄植株自栽種起算約50天可採收,如植株健康可採收約六次。笠園有機農場採用設施栽培,用進口有機泥炭土栽培,使農作物吸收足夠的養分,採用微生物防制法,以達到收成無農藥、 零污染的有機生鮮蔬果。離地的介質栽培,也可避免淹水病害。

介質栽培的成本高,近幾年笠園農場也配合主婦聯盟合作社的要求,將介質栽培轉土壤栽培,對於水分營養管理也需要進行調整,甚至是固定番茄攀藤的資材,到底是要用環扣,還是要用可分解的固定帶,面著農場缺工的情形下,這些細瑣的工作都要逐一考量。

笠園有機農場種植少量多樣的蔬菜,除了常見的小番茄、牛番茄、小黃瓜、苦瓜、絲瓜、彩椒、青椒外,不常見的羽衣甘籃、綠火焰、紫薇白菜等也有,多樣的蔬菜能讓消費者能夠認識不同蔬菜的生長環境及過程,透過親子同樂的食農DIY活動,到訪的小朋友也可以藉此了解更多蔬菜和食物的故事。

近來農場也設了蛋雞場,蛋雞採用人道平飼,雞隻可以充分晒太陽、做砂浴,而農場的番茄裂果、有機葉菜渣等都是蛋雞的食物來源,好食材農廢有了好循環去處,也讓笠園的雞蛋有自己清新的風味。但,陳麗琪說「吃慣了自家的蔬菜和雞蛋,出去外面吃都不習慣,真是很苦惱。」

氣候變遷下的栽種挑戰

除了自營的休閒農場,經過主婦聯盟合作社的三年觀察和訪視,笠園大約在2008年也成為主婦聯盟的生產農友,持續供應番茄等瓜果。近年來,氣候變遷對農民來說感受最大,夏季急遽的強降雨,往往造成農作瞬間全無。網紋洋香瓜栽種期為80天,良率約為70~80%,一株僅留一顆保持洋香瓜營養足夠。2016年原訂供應主婦聯盟的網紋洋香瓜栽種500株,未料三義地區七月初午後連日大雨,又因支持主婦聯盟從介質栽培變更為土壤栽培,大雨一來,雨水漫過排水溝渠,雨後病菌造成植株感染,又配合不用藥防治,500株的網紋洋香瓜最終結局是全軍覆没。

張恒賓認為介質與土壤之栽培方式各有利弊,介質栽種因離地種植,較不怕大雨侵害,而土壤栽種因植株根系可於土壤中延伸,根系面積較廣可獲取較多營養,不能說何種種植法較優。對於減藥或無用藥防治農民來說,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挑戰,就是盡人事聽天命。強降雨和夏日飆升的氣溫,都是一關關的考驗,氣候變遷一線農民最有感。

和訪客一同創造驚喜的記憶

作為觀光休閒農場,張恒賓和兒子張壬菩透過導覽解說活動設計,讓消費者可親自採摘收成,甚到是進雞場撿熱呼呼的雞蛋,因為「讓消費者親眼看見食物到底怎麼來的很重要」張恒賓如是認為。

一月十五日陽明山菜菜子教學農場來訪笠園,這是一場都市假日農夫參訪專業農戶的交流。當天笠園農場安排了,農場導覽解說、採摘番茄體驗、參訪雞舍,大家還認識農場新作物─無花果,無花果雖然種在設施內,但小鳥也是會聞香而來,女主人陳麗琪說「值得慶幸的是,小鳥算是有家教的,會把吃過那顆專心吃完。」菜菜子農場老師聽了也回應「那我們山上的猴子也是算是有家教,會專心把咬過的鳳梨吃完,可能鳳梨皮厚、葉子有刺,一直咬新的會很累。」大家聽完有同感地笑了。

園區導覽解說結束,回到餐廳室內提問交流時,張恒賓一家人為來訪者備了伴手禮,這伴手禮像是驚奇福袋,打開一看有葉菜、白蘿蔔、鮮雞蛋,加上大家剛剛採摘的大小番茄,還有一顆農場小鳥也認證好吃的紫紅無花果。滿滿豐盛的農產,充滿農家一股腦的和好朋友分享的熱誠,這讓菜菜子農場的來訪夥伴直呼「快,我們今天一定要買光笠園所有的菜。」

在笠園一家人身上,不只看到一家人如何以因應社會和環境變遷以農為業,更看到一家人真切和消費者互動的款款心意。(出處:2022.03/04青芽兒 No.01期)